傳統的兒童牙科治療方式各有其優缺點

傳統的兒童牙科看診輔助方式,由輕而重,包括了環境營造行為誘導、束縛板、笑氣、全身麻醉。而行為誘導包括了正向鼓勵,告知-示範-操作 (Tell- Show-Do);負向的行為治療包括「以手遮口」(Hand over mouth)、家長分離(separation)、聲音威嚇(Voice Control)。更進一步的包括束縛板約束小朋友,避免其亂動。笑氣則是用藥物讓小朋友放鬆但是有其治療時間限制。當然最終極的傳統方式就是用全身麻醉插管的方式來進行牙齒的治療。

各種兒童牙科輔助治療方式的比較

行為誘導

束縛板

笑氣

全身麻醉

適用年齡 三歲以上 皆可 三歲以上 皆可
優點 較不具侵入性 可以提供短暫三十分鐘內的治療 可以提供一小時內輔助的治療 完整的呼吸道保護,而且小朋友完全不會動,可以一次進行四到五個小時的治療。
缺點 年紀太小不能配合的小孩子無法配合
部分負向的行為治療已經逐漸不能被家長接受
小朋友的心理壓力很大 小朋友必須能配合順利呼吸才有作用。 小朋友喪失自主呼吸的能力,需要插呼吸管。全身麻醉必須到醫院執行並有一定風險。
全口治療
是否需分次
需要分多次 需要分多次 需要分多次 可一次完成
特性 行為治療有一定的操作難度,不同的牙醫師手法不同。 小朋友常常是哭到沒力,放棄抵抗後昏睡,等到有體力再一次開始哭著治療。
通常做完治療,小朋友全身衣褲都會全溼。
小朋友的配合度很重要,小朋友若是憋氣,笑氣也無法發揮很大作用。
笑氣本身會引起噁心嘔吐感覺。
全身麻醉提供的優點是小朋友完全不會動。牙醫師可以在最理想的控制下,儘速完成牙科治療。全身麻醉本身的風險以及不便利性讓許多家長卻步。

如何讓孩子順利看牙?

理想的兒童牙科看診輔助方式,應該包括下列條件:

營造友善的就診環境

讓幼童放輕鬆,到牙科診所沒有戒心。

建立良好的看診關係

醫師與小朋友能夠有好的關係,讓小朋友不會抗拒看牙,畢竟看牙是一輩子的事情。

減少兒童亂動

避免兒童亂動,才能加速治療,並且提升蛀牙治療的成功率。

一次性的大範圍治療

一次治療大部份的蛀牙,降低兒童就醫的次數。

我嘗試體驗小朋友被束縛板約束的感覺,雖然只有短短五分鐘,診所冷氣也很強,但是我還是覺得不舒服,很悶、呼吸困難。結束體驗後衣服也溼透了。 可見當小朋友被綁住時還邊哭著被治療,一定更不舒服。

我做過笑氣洗牙,過程大約有十五分鐘,過程中除了可以聽到周邊的交談,仍會有部份庝痛的刺激。而且治療中受刺激很快就甦醒,甦醒後噁心的感覺大約持續有一個多小時。我認為可以自主配合呼吸且治療項目單純的小朋友比較適合使用笑氣輔助治療。